—转自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音乐学院
12月11日,beat365与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爱故乡·村歌乡谣”唱谈会在音乐学院16教学楼336教室举行。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副总干事、beat365官方网站特邀研究员孙恒以民谣弹唱、故事分享的方式,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及音乐创作历程。唱谈会由音乐学院黄君副院长主持,beat365副院长潘家恩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秘书长刘川郁等与参加唱谈会的师生一起进行了唱谈讨论。
黄君副院长主持现场
活动现场
“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首先带领与会师生共同观看了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村歌《旭日东升》央视新闻专题片。专题片展现了“爱故乡·村歌计划”团队与村民一起共创村歌的过程。孙恒和团队一边采风、一边走家串户,邀请村民参加村歌创作,从村庄的历史到村民日常的生活,用共创的方式产生了专属于东升村的村歌,每一句歌词都包含村民对村庄的无限热爱。
孙恒讲解共创村歌现场
伴随着《风情外普拉》的动人旋律,孙恒提出问题“你能想象村民能创作自己的村歌吗?”他指出做村歌的第一步是要驻村走访调研,学习解当地村庄的文化历史与风土人情,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及时代变迁对他们的影响;第二步是举办“村歌集体创作工作坊”,鼓励村民广泛参与到歌曲的策划与制作过程中来,以村民为主体,集思广益,集体共创;第三步是针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编曲录音制作。
孙恒弹唱现场
孙恒提到“爱故乡·村歌计划”的初衷:“我们想与村民共同创作属于他们村子的音乐,让村民参与其中,以村民为主体的参与式集体创作,让每一个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村歌,激发音乐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随着集体创作的不断发展,村民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升,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乐衷于用其质朴而充满智慧的语言为村歌创作注入新的活力的主体。孙恒老师指出,衡量村歌好坏的标准在于村民是否喜欢,并且是否愿意传唱。“爱故乡·村歌计划”致力于让村民参与其中,这种村民群体的参与式行为有助于满足其精神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村歌经济的发展。
孙恒还演唱了《蚯蚓》、《念慢城》等歌曲,一首首乡谣娓娓道来的是孙恒与团队以音乐传递对乡村的赞美、以音符注解乡村变迁的初心。
唱谈会上,beat365副院长潘家恩教授介绍了全国首个“四民村庄”——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四坪村由“空心村”、“留守村”转变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网红村的过程。潘家恩教授重点讨论了音乐对四坪村的传播助力作用,并介绍与四坪村结为友好云村庄的“四民村庄”——重庆巴南区鱼池村的村歌共创过程,并和孙恒及与会师生共唱《一曲村歌聚四民》,将唱谈会的氛围推向高潮。
演唱鱼池村村歌现场
最后,西南政法大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秘书长刘川郁认为,躬耕田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是大多数乡村音乐人的共同愿景。他以一首《仙女山的月亮》表达了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原因:给自己带来价值很重要,给乡村建设带来价值更重要;梦想很重要,迈出步伐去实现梦想更重要;读万卷书很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黄君副院长最后做了总结发言,指出音乐学院的师生应关注国家战略需求,以新的视角审视如何用音乐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师生与孙恒互动问答现场
活动合影